淺談預分解窯燃燒一次風、二次風、三次風管
預分解窯全系統(tǒng)內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空氣,根據其來源和用途分成三股,按照習慣分別稱為:一次風、二次風、三次風。
一次風是通過主燃燒器強制送入窯的自然空氣,由窯頭燃燒器的一次風機供給,它對于多風道燃燒器,又是煤風與凈風,乃至中心風的總和。一次風的溫度一般為環(huán)境大氣溫度,因此它入窯后必然會吸收更多的熱量。
二次風是來自熟料冷卻設備——篦冷機回收進窯的熱空氣,影響它進窯風量的因素較多,由于溫度可高達1000℃以上,操作中應該設法多使用它,以降低系統(tǒng)熱耗。
三次風是指經三次風管將同樣來自篦冷機的熱風引入分解爐的熱空氣。它的用量直接接受窯內用的二次風量影響,操作中要考慮兩者的平衡。
選擇一次風量及風壓的依據是什么?
形成優(yōu)質火焰是衡量一次風量、風壓使用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盡管影響優(yōu)質火焰形成的因素不只是一次風。
火焰不僅提供煅燒熟料所用熱能,而且對窯的穩(wěn)定、避免結圈、熟料質量及耐火磚壽命都有重大影響。優(yōu)質火焰正是表明燃料燃燒完全,并能有良好的傳熱效果。判斷一次風量與風壓的調節(jié)是否正確,依靠各種儀表設施監(jiān)測,如熱電偶測試的窯尾溫度,光電比色高溫計測試的火焰溫度,紅外筒體溫度掃描儀測試的筒體溫度分布,高溫氣體分析儀測試的窯尾廢氣含量等。優(yōu)秀操作員應當善于通過這些參數的綜合判斷,了解窯內火焰是否理想、合理,及時通過對一次風量、風壓以及燃燒器內外風等的調節(jié),實現火焰變化趨勢的控制。
一次風過小有何不利?
①火焰難以穩(wěn)定形成循環(huán)火焰。一次風量過低,不僅不能將二次風挾帶進一次風內,提高火焰的燃燒速度,更沒有多余的動量,形成循環(huán)火焰,不利于火焰穩(wěn)定。
②對燃燒器的制作要求過高。一次風量過低的燃燒器,相應的風壓必須很高,否則會造成動量不足,燃料與二次風的混合很難有效。而過高的風壓勢必對燃燒器及風機的制作提高更高的要求。
③不利于煤粉中揮發(fā)份燃燒。尤其是煙煤,揮發(fā)份含量較高的煤粉本身燃燒快的優(yōu)勢,當一次風量過少時,就不利于使揮發(fā)分在一次風中得到氧氣而充分燃燒,反而降低火焰燃燒速度。
一次風量與一次風速確實是影響火焰燃燒的重要參數,它對二次風的挾帶作用,是加快燃燒速度的關鍵,形成適度的再循環(huán)火焰是保持火焰穩(wěn)定的必需。關鍵是要一次風量不過高的條件下,使用優(yōu)異的燃燒器就能夠產生足夠的一次風速,并在篦冷機、窯門罩處的空氣動力配合下,實現上述控制火焰的目標。
一次風壓過大過小的利弊是什么?
現在各種多風道燃燒器都強調要有充足的一次風壓,以保證一次風有較高的出口風速,有利于煤粉與一次空氣的混合,更有利于二次風的吸入,并形成再循環(huán)火焰。因此,風壓過小時,再好的燃燒器也不會發(fā)揮出優(yōu)勢,甚至無法克服這類新型燃燒器的阻力形成有力的火焰。
但一次風壓越大,風機所需要克服的阻力越大,將會對風機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難以承受。同時,所消耗的電能越大。因此,合理的一次風壓選擇是操作員應當掌握的。
一次風機如何調整風量風壓是最合理的?
一次風總的調節(jié)原則是希望一次風量不要過多,且一次風壓不要變動太大。這種要求用變頻技術控制電機,通過變頻對風機轉速進行調節(jié)最為合理,不僅節(jié)能,更重要的是對風機特性曲線改變較少。
二、三次風溫對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
二、三次風是分別指由篦冷機進入窯內、分解爐內的空氣,其溫度表明窯爐能從篦冷機所接受的熱量,從而影響窯內的火焰燃燒狀態(tài),起到降低單位熟料熱耗的作用。二、三次風溫度還直接反映了篦冷機對熟料的冷卻效率,可以判斷篦冷機操作參數是否正確,同時,二、三次風溫度的提高勢必會降低溫度出篦冷機的溫度。因此,對二、三次風溫度的控制直接涉及熟料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實現。
影響二、三次風溫度的因素是什么?
①出窯的熟料量。熟料產量越大,二次風溫越高。
②熟料出窯溫度。除了熟料煅燒溫度合理穩(wěn)定外,噴煤管出口離窯口位置越近,火焰形狀合理穩(wěn)定,越有利于提高二次風溫度。反之,如果噴煤管端部伸入窯內過多,出現較長的冷卻帶,二次風溫度就會偏低。另外,塌料或較多窯皮脫落時,熟料出窯溫度降低,二次風溫度難以提高。
③篦冷機高溫段篦床上的熟料厚度。在正常的料層厚度范圍內,料層越厚,篦下壓力越高,高溫段的冷卻風與熟料的交換越充分,二、三次風溫度較高;料層過薄,易形成冷卻空氣的短路,出現“紅河”等異?,F象,而且無法有充分的熱交換;但料層厚度超過正常范圍,即超過高壓風機的能力時,高壓空氣難以吹透料層,二、三次風溫度不僅不會提高,甚至還會降低。
提高并穩(wěn)定二、三次風溫的措施有哪些?
①優(yōu)化篦床上的熟料料層厚度。篦床上的合理料層厚度是由熟料粒徑及篦下鼓風壓力決定的。細的砂性熟料會增加對冷卻空氣的阻力,料層應當偏薄控制,但料層薄會使其料層分布不勻,容易在篦冷機內形成“紅河”。篦下的冷卻風機的風壓決定了所允許的最高料層厚度。生產中,料層厚度的穩(wěn)定是靠合理控制篦速實現,一般要確保高溫段的熟料料層厚度為800mm左右,若熟料粒徑有變,則料層厚度應相應調節(jié),以保證篦下壓力不變。
②保證窯內煅燒制度的穩(wěn)定。二、三次風溫度的穩(wěn)定與窯內煅燒制度穩(wěn)定是相互保證和影響的。影響窯內穩(wěn)定煅燒的因素很多,如原燃料質量及用量和穩(wěn)定、高窯速的穩(wěn)定、系統(tǒng)用風的穩(wěn)定等,只有這些穩(wěn)定,才有避免由于塌料及窯皮的頻繁漲落而帶來的二、三次風溫波動。
③隨時檢查高溫段高壓風機的運行情況。高壓風機在正常運行時,仍會有各種不正常情況發(fā)生,如風門調節(jié)失靈、風門開度不準,甚至風門在安裝消音器后被部分堵塞,它們都會對高溫段的實際用風造成假象,巡檢人員應及時檢查、發(fā)現與處理。
④嚴格控制窯頭收塵風機的合理開度。特別是在窯頭出現正壓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再進行操作。窯尾高溫風機抽力充足,是保證二、三次風能充分進窯及分解爐的重要前提之一。當然也要避免窯頭負壓值過高運行。
⑤做好窯頭密封。采用高質量的窯口密封材料及合理密封結構,是保證窯口少漏風的有效辦法。
影響窯與三次風管風量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為了保證窯與分解爐合理分工,二、三次風量分別在窯與三次風管中的平衡分配是極其重要的,任何一處的風量過大,就會浪費該處的燃料;任何一處的風量過小,就使該處的燃料燃燒不完全。而生產過程中,窯內阻力及三次風管內的阻力都會受各種因素改變,都需要及時靠三次風管上的閘閥調整,為此,需要準確及時地分析窯與三次風管內的阻力平衡改變的原因與程度。
影響窯內阻力變化的因素是:窯內窯皮與結圈狀態(tài);后窯口結皮狀況;窯內物料的填充率(負荷率);窯內熟料煅燒結粒情況;前后窯口漏風情況;窯襯厚薄等。
影響三次風管阻力變化的因素是:三次風管內沉積料的多少;閘板位置及損壞情況;閘板處漏風量;風管內襯料的磨損等。
上述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使窯與分解爐的用風量或用風溫度發(fā)生變化。比如,當窯內物料填充率較大時,應該加大三次風管的阻力,將閘閥落下一些;反之,當窯內是舊磚面窯皮又不厚時,應該減小三次風管的阻力。將閘閥略提起。因此,綜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才能較為準確地調節(jié)閘板位置,得到符合實際的煅燒條件。
下一篇:提高硅鐵爐爐體壽命的實踐探討